论著

  • 从Wnt/β-catenin通路及SDF-1/CXCR4通路探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调控前列腺癌干细胞机制

    陈浩然;朱旭东;王家政;陈亚飞;王艺林;刘浩;

    目的 探讨肿瘤微环境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调控前列腺癌干细胞关键通路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CAF与前列腺癌干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观察CAF对前列腺癌干细胞增殖以及体外成球的影响。采用Wnt抑制剂DKK-1及SDF-1中和抗体(MAB310)处理后的CAF条件培养基干预前列腺癌干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前列腺癌干细胞中β-catenin、CXCR4、CD133、CD44的表达;PCR检测前列腺癌干细胞中β-catenin、CXCR4、TCF、LEF的mRNA表达;TOPflash/FOPflash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SDF-1对前列腺癌干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 ELISA法检测CAF上清液中Wnt3a、SDF-1分泌量显著高于WPMY-1细胞(P<0.05)。前列腺癌干细胞与CAF按1∶6比例融合培养的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单纯前列腺癌干细胞组(P<0.01),且CAF能促进前列腺癌干细胞体外成球(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CAF-CM能显著提高前列腺癌干细胞中β-catenin、CXCR4、CD133、CD44(P<0.01)的相对表达量。与CAF-CM相比,CAFanti-Wnt-CM能显著降低前列腺癌干细胞中β-catenin、CD133、CD44的相对表达量(P<0.01),而CAFanti-SDF-1-CM能同时显著抑制CXCR4、β-catenin、CD133、CD44的相对表达量(P<0.01)。PCR结果显示CAFanti-SDF-1-CM不仅能抑制β-catenin、CXCR4的相对表达量,还能抑制Wnt通路主要下游效应器TCF、LEF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CAFanti-SDF-1-CM组前列腺癌干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相对值显著低于CAF-CM组(P<0.05)。结论 CAF通过Wnt/β-catenin通路及SDF-1/CXCR4通路调控前列腺癌干细胞的干性,CXCR4可能通过激活β-catenin从而增强干性维持的作用。

    2025年10期 v.31 867-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机器学习法构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路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

    付贵平;刘笑;洪正东;周冬平;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该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200例接受BPH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并以术后尿路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单因素logistics分析组间具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运用SPSS软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BP神经网络、决策分类回归树(CRT)对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分别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上述3种算法构建的模型对术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以平均绝对值误差(MAE)分别评估3种模型预测精度,筛选出最佳预测效能的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时间、前列腺体积、术前导尿、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IPSS、合并糖尿病、前列腺体积均为BPH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采用决策树CRT法构建的模型显示,年龄、留置导尿管时间、前列腺体积、IPSS均为BPH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BP神经网络结果显示影响BPH术后发生尿路感染重要性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前列腺体积、IPSS、年龄、导尿管留置时间。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中,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预测效能最佳,AUC为0.992,最佳截断值0.912对应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957、0.955。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法构建的以年龄、术前尿潴留导尿、留置导尿管时间、IPSS、合并糖尿病为预测特征的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对患者BPH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或可将此模型应用于此类高风险人群的管理识别。

    2025年10期 v.31 874-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前列腺癌患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血清铁蛋白及血尿酸水平与Gleason分级相关性

    张皓诚;陶玫玫;张炯;钱宇航;廖春梅;王鹏;郎根强;李琳;邓晓俊;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血清铁蛋白(SF)及血尿酸(SUA)水平与Gleason分级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在上海大学附属四一一医院诊治的61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穿刺结果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31例和PCa组30例。统计患者fPSA、SF、SUA及穿刺病例Gleason分级情况,采用Spearman分析患者fPSA、SF及SUA水平与Gleason分级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PSA、SF及SUA水平对PCa的诊断效能。结果 PCa组患者fPSA、SF及SUA水平明显高于BPH组(P均<0.05);不同Gleason分级的PCa患者fPSA、SF及SUA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PSA、SF及SUA水平联合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2,特异性为96.08%,敏感性为94.35%,诊断能力高于单项的fPSA、SF及SUA水平(P均<0.05);PCa患者SF及SUA水平与Gleason分级呈正相关(P<0.05),fPSA与Gleason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 PCa患者SF及SUA水平与Gleason分级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PCa患者Gleason分级的重要指标。

    2025年10期 v.31 881-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牙周病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项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靳晓旭;刘静;赵晓东;黄文奕;董宁;王世豪;马梦飞;周昱霖;陈宇豪;孙锦路;董杰;胡隽;许松;

    目的 通过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牙周病与前列腺癌(PCa)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根据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公开数据筛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遗传工具变量(IV),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 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法及加权模式法进行双向双样本MR分析,并进行异质性检验、水平多效性检验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MR分析显示牙周病对PCa的发生风险无显著因果效应:东亚人群(IVW,牙周病:OR=1.07,P=0.48);欧洲人群(IVW,牙周病:OR=1.00,P=0.37,牙周炎:OR=1.03,P=0.14,慢性牙龈炎:OR=0.99,P=0.37,慢性牙周炎:OR=1.03,P=0.22)。反向MR分析亦不支持PCa对牙周病存在因果影响:东亚人群(IVW,牙周病:OR=0.97,P=0.22);欧洲人群(IVW,牙周病:OR=0.84,P=0.44,牙周炎:OR=1.01,P=0.75,慢性牙龈炎:OR=0.93,P=0.23,慢性牙周炎:OR=0.99,P=0.80)。其他方法分析结果均与IVW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本研究表明双向双样本MR分析的结果牙周病与前列腺癌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2025年10期 v.31 885-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保留膀胱颈对患者术后压力性尿失禁及逆行射精的影响

    张棋;翁国斌;姚许平;王钢;黄建军;

    目的 评估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huLEP)保留膀胱颈对患者术后压力性尿失禁及逆行射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在鄞州区第二医院ThuLEP 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留膀胱颈组(n=95)及不保留膀胱颈组(n=108),评估两组术后压力性尿失禁及逆行射精的情况。结果 保留膀胱颈组与不保留膀胱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10(80,130)min vs 110(90,140)min]、住院时间[(8(8,8)d vs 8(8,8))d]、留置尿管时间[(7(7,7)h vs 7(7,7)h]、血红蛋白下降量[9(6,14)g/L vs 8(4,13)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最大尿流率[20(18,21)mL/s vs 19(18,20)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5(4,6)分vs 5(4,5)分]、残余尿量[0(0,8)mL vs 0(0,7.5)mL]、生活质量评分[2(1,3)分vs 2(1,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2.1%(2/95)vs 9.3%(10/108)]及逆行射精发生率[49.4%(41/83)vs 74.5%(73/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uLEP中保留膀胱颈可减少患者术后压力性尿失禁及逆行射精的发生。

    2025年10期 v.31 891-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磷酸三(2-氯乙基)酯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许洋;蔺跃付;李文;刘宝豪;吕冠军;王宝松;刘静;

    目的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磷酸三(2-氯乙基)酯(TCPP)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6周龄SPF级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CPP处理组,每组6只。TCPP处理组灌胃TCPP[剂量100 mg/(kg·d)],对照组灌胃等量玉米油(溶剂对照)。6周后处死小鼠取其附睾分离精子,分析精子浓度和活力;取睾丸组织切片用苏木素染色,免疫组化检测ki67表达;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两组小鼠睾丸组织中代谢物水平差异,分析两组间差异代谢物及相关通路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CPP处理组小鼠精子总活力显著降低(P<0.05);HE染色见TCPP处理组生精小管支持细胞层排列不规则;TCPP处理组小鼠睾丸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到与对照组相比,TCPP处理组上调的有统计学差异代谢物266个,下调的有统计学差异代谢物554个,其中差异倍数最大的为有机酸和氨基酸类代谢物。富集到差异代谢物最多的通路包括嘌呤代谢、核苷酸代谢、氨基酸代谢、辅因子合成等,主要与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病理生理和化学物致癌相关。结论 TCPP[100 mg/(kg·d)]可显著降低小鼠精子活力及ki67表达,推测可能与其影响嘌呤、氨基酸、丙酮酸等细胞关键代谢通路有关。

    2025年10期 v.31 897-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睾丸扭转患者行睾丸切除术后病理标本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罗国雄;苏勤军;赵强;刘东宏;许亚军;刘麟玲;张斌;康印东;常德辉;

    目的 回顾性分析睾丸扭转病例所切除睾丸标本的组织损伤程度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互关系,以更准确地评估睾丸扭转复位术后睾丸组织活性。方法 通过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睾丸扭转后行单侧睾丸切除术患者的病理标本,采用Mikuz分级系统重新评估切片睾丸组织活性,并分析其与扭转症状持续时间、扭转角度、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和手术记录观测睾丸复苏情况的相互关系。结果 共有来自4个中心的85例切除患侧睾丸的病历及病理切片纳入研究。患者中位年龄为18岁(四分位距14~33岁),睾丸扭转角度480°(四分位距180°—1 080°),睾丸扭转到手术探查的中位时间为18 h(四分位距9~84 h)。在不同扭转时间的亚组分析中,I级损伤的分布如下:12 h以内的亚组占37.5%,12~24 h的亚组占14.28%,24~48 h的亚组占6.45%,而超过48 h的亚组仅占3.13%。其中4例患者切除依据术前超声影像提示睾丸内组织坏死液化,Mikuz病理评估均为3级损伤。57例患者以温盐水湿敷10~30 min睾丸无颜色恢复为切除依据,12.28%为Ⅰ级损伤,38.59%为Ⅱ级损伤。24例以Arda评分3分为依据,4.16%例实际损伤为Ⅰ级,20.83%例为Ⅱ级。两种判定标准的比较中,Arda分级相比于复苏后颜色改变能更准确地判断睾丸组织活力(P=0.032)。结论 通过病理切片再次评估,更准确地判定患侧睾丸组织活性损伤程度。部分被切除的患侧睾丸,其病理学损伤其实是可逆的。

    2025年10期 v.31 904-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附13例报告)

    董金凯;赵宝波;左世栋;孔令生;付成伟;李学超;陈立军;

    目的 回顾性分析13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的肉芽肿性前列腺炎(GP)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治疗选择及预后情况,结合相关文献为GP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住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285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GP患者,从电子病历中提取的信息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超声、CT、MRI、FDG-PET-CT)、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13例GP患者年龄(65.69±6.46)岁,IPSS为(23.40±5.8)分,直肠指检11例,其中阳性5例,穿刺前tPSA为(23.28±44.94)μg/L;fPSA/tPSA为0.11±0.05, PSAD为(0.55±1.07)μg/(L·mL),术前MRI PI-RADS 2.0评分为4.6±0.6;影像学前列腺外侵犯病例4例;前列腺穿刺平均穿刺针数为(19.6±3.9)针,病理结果显示结核性GP 2例(15.4%),非特异性GP 11例(84.6%),穿刺明确诊断后给予手术治疗5例(PVP 4例,TURP 1例),抗结核治疗2例,抗感染治疗3例,无特异性干预3例。后续随访(20.2±11.3)个月,穿刺后3~6个月,tPSA为(6.94±4.96)μg/L,随诊期间未见明显恶变征象。结论 GP在临床及影像学上极易误诊为前列腺癌(PCa),前列腺穿刺是确诊GP的方法,穿刺后患者应定期随访PSA。对于拟行免穿刺PCa根治术的患者要考虑到该疾病的可能。

    2025年10期 v.31 909-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男性腹膜透析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

    许晓惠;张曼;周婷婷;倪娟;

    目的 探讨男性腹膜透析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现患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5年1-6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170例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评估性功能,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等临床指标、症状学量表及心理状态等资料。利用logistics回归法分析男性腹膜透析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腹膜透析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现患率为45.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抽烟史、透析相关症状及抑郁状态等与男性患者勃起功能障碍显著相关(P均<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睡眠时长、抽烟史、白蛋白、总胆固醇是男性腹膜透析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腹膜透析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现患率较高,受多种生理及心理因素影响。临床应关注患者的营养、睡眠等状况,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性功能及生活质量。

    2025年10期 v.31 915-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作者·读者·编者

  • 《中华男科学杂志》关于科研项目开展中伦理学的相关审核要求

    本刊编辑部;

    <正>1.关于人体临床试验的伦理学要求当论文主体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伦理审核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2.关于动物实验的伦理学要求当论文主体以动物为研究对象时,需说明遵循单位和国家有关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否则,需以文献引用方式证明该实验符合国际相关标准要求。

    2025年10期 v.31 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中华男科学杂志》

    本刊编辑部;

    <正>《中华男科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会刊,是公开发行的男科学和生殖医学类核心期刊,月刊,已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署选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 MEDLINE、 PubMed、 EBSCO,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F5000)和2021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2025年10期 v.31 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华男科学杂志》论著中、英文摘要书写要求

    本刊编辑部;

    <正>《中华男科学杂志》论著中、英文摘要书写方法采用结构式,明确标出摘要内容,必须有标题。包括下列标题:目的(Objective):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用一句话概括。方法(Methods):研究中受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条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室技术扼要描述,若是常规方法只需提方法名称,无需描述);结果的主要指标。结果(Results):研究结果的总结,将论文结果的主要数据列出,此段是最主要的部分。

    2025年10期 v.31 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计量单位

    本刊编辑部;

    <正>1985年9月6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非国家计量单位应当废除。”本刊常用的国际基本单位及其符号:长度单位名称为“米”,符号为m;质量单位为“千克”,符号为kg;时间单位为“秒”,符号为s(不是sec);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本刊常用的一些不属于国际单位的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符号:时间单位“小时”的符号为h(不是hr),时间单位“日(天)”的符号为d(不是day),旋转速度的单位符号为r/min(不是rpm)。

    2025年10期 v.31 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正>~~

    2025年10期 v.31 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本刊编辑部;

    <正>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及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025年10期 v.31 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医中药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五子玉液汤治疗糖尿病性弱精子症的作用机制

    何丹丹;吴俊杰;沈金颖;赵彬彬;诸靖宇;余怡;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系统解析五子玉液汤治疗糖尿病性弱精子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整合多数据库筛选五子玉液汤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与糖尿病性弱精子症疾病靶点取交集;通过Venny平台获取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结合Cytoscape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基于DAVID平台开展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性弱精子症小鼠模型,给予五子玉液汤干预,检测体重、睾丸指数、精子质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并通过ELISA、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及Western印迹验证关键通路蛋白的变化。结果 获得36个共同作用靶点,包括TNF、IL-6、IL-1β等核心靶点。富集分析表明靶点显著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自噬凋亡调控及精子发生相关通路。动物实验证实五子玉液汤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睾丸病理形态与精子活力,降低睾丸组织AGE、TNF-α、IL-6、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通过抑制RAGE/NF-κB/mTOR信号轴恢复自噬通量与血-睾屏障完整性。结论 五子玉液汤通过多靶点协同调控炎症抑制、抗氧化、自噬调节及相关通路,改善糖尿病性弱精子症病理进程。

    2025年10期 v.31 92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热应激导致睾丸生精微环境损伤的基础及转化研究现状

    张思睿;赵海洋;王晖;

    热应激是男性不育的重要诱因,主要破坏睾丸生精微环境,导致少、弱、畸精子症等男性健康问题。支持细胞是构成血-睾屏障的结构基础,参与维持生精微环境稳态,为精子发生提供营养与结构支持。热应激会损伤支持细胞、血-睾屏障的结构与功能,并损害其他睾丸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当前研究多利用手术或环境模拟方法构建热应激模型。大量研究发现天然产物及中药成分可通过抗氧化、抗凋亡和调节激素水平发挥治疗潜力。相关专利与市场转化集中于复方优化及新型抗氧化分子开发。本文综述了热应激生殖损伤表型及机制相关的基础研究、干预策略的转化研究以及专利与市场开发现状,以期为热应激的临床诊疗与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并提高男性生殖健康防护意识。

    2025年10期 v.31 932-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他达拉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吴俊杰;战明威;商学军;

    勃起功能障碍(ED)是成年男性常见性功能障碍,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及生活方式改变,ED及相关共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前列腺疾病、不育等疾病与ED互相影响、加重,可危害男性整体健康。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是ED治疗的一线药物。他达拉非作为目前唯一应用于临床的长效PDE5i, 2005年在中国获批治疗ED,2013年开启每日一次规律治疗新模式,2019年新增ED共病良性前列腺增生适应证,临床实践与循证医学证据持续证实他达拉非在ED以及ED相关共病的临床获益。本综述汇总阐述他达拉非药理学特性、ED及ED共病其他疾病的最新临床治疗证据,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31 942-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规范与指南

  • 非转移性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患者骨质疏松防治专家共识

    傅强;王忠;宋涛;董强;

    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过程中,常出现骨密度(BMD)减少、骨代谢异常,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及脆性骨折风险,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预后。目前临床上对相关骨健康管理重视不足,缺乏统一的实践规范,亟需制定系统化的指导意见。本共识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证据与我国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从骨健康风险评估、BMD与骨转换标志物监测、骨折风险分层,到生活方式干预、钙和维生素D补充,以及骨改良药物(如地舒单抗、双膦酸盐)的使用策略,并明确干预时机与治疗随访建议,旨在指导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开展骨质疏松预防与管理,提高患者骨健康水平与整体预后。

    2025年10期 v.31 951-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 梭形细胞合并腺泡状附睾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张恒;闫峻;徐留玉;李顺;

    <正>梭形细胞合并腺泡状附睾横纹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1](,易转移、复发、预后差,其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2])。附睾横纹肌肉瘤早期往往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阴囊内无痛性、质地硬的肿物,当侵犯周围结构时可能引起阴囊疼痛或坠胀感等不适症状~([3])。本文旨在通过报告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原发性附睾横纹肌肉瘤的发病及诊疗过程,并结合现有文献进行复习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2025年10期 v.31 958-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